
據同花順統計,A股煤化工概念共有82家上市公司,除去以煤炭、電力、工程、裝備為主業的上游產業和配套企業外,真正以煤氣化深加工為主的企業有36家。已發布的2023年報顯示,這36家企業有10家虧損、26家盈利。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現代煤化工產業效益大幅下降。行業機構研究指出,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影響,2023年煤化工行業景氣度下行,產品價格低位震蕩,整體呈現市場弱勢、盈利承壓的態勢。但有證券機構認為,未來受用煤指標再度嚴格化的影響,行業格局或迎來優化,煤化工龍頭有望受益。
石化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現代煤化工產業效益大幅下降。其中,煤制油行業利潤同比下降52.7%,煤制氣利潤同比下降39%,煤制烯烴利潤同比下降82.4%,煤制乙二醇行業繼連年虧損后又虧損18.7億元,只有合成氨、尿素行業略有盈余。
這一現象與上市公司年報也吻合。兗礦能源2023年報顯示,該公司營收同比下降33.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39.62%。在煤化工業務中,尿素、甲醇、醋酸、醋酸乙酯、乙二醇、己內酰胺等產品銷量不同程度增長,但售價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對業績形成拖累。盡管煤化工貢獻能力下降,但得益于煤炭仍處于較高景氣周期,兗礦能源的銷售凈利率仍達到13.42%。
昊華能源發布的2023年報顯示,營收同比下降9.15%,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2.60%。其煤化工業務量價齊跌、虧損延續,板塊虧損2.23億元。同樣得益于其能源板塊的高收益,其銷售凈利率仍達到12.32%。
蘭花科創2023年營收同比下降6.2%,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4.9%。在其煤化工業務中,尿素產銷及盈利改善,但二甲醚持續停產,己內酰胺延續虧損,煤化工業務對業績仍是拖累。
在當前煤化工板塊競爭加劇、市場弱勢的背景下,保持盈利的煤化工企業又擁有什么“秘籍”呢?
煤化工行業的“紅海之王”——華魯恒升在近兩年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仍保持了20%以上的銷售毛利率、13%以上的銷售凈利率,并且利潤增幅高于營收增幅,這主要得益于持續的挖潛增盈和長期堅持的成本領先戰略。華魯恒升2023年報顯示,因為肥料、有機胺、醋酸及衍生品價格大幅下降,去年營收、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9.9%和43.1%,毛利率均同比下降。不過,隨著其荊州基地建成投產發揮增量效益,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1.80%、36.30%,并以13.35%的凈利率在同類企業中領先。
與華魯恒升略有不同,煤化工行業另一“顏值擔當”——寶豐能源的高利潤來源于一體化循環產業鏈帶來的成本優勢。盡管因為產品價格影響,2023年其營收增長2.48%、歸母凈利潤下降10.34%,但按單季度數據看,其第四季度營收同比上升25.77%,歸母凈利潤同比上升89.25%。據悉,寶豐能源一體化循環產業鏈模式使得項目建設和運營成本遠低于同行業。與業內同類項目相比,其投資成本節約30%以上,運營成本低約30%。
誠志股份2023年營收比上年增長5.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增長248.36%。這主要得益于誠志股份堅定貫徹“誠志股份2.0版”發展戰略,夯實以清潔能源產業為核心主體,以半導體顯示材料產業和生命醫療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的產業格局,從而使得主營業務保持穩健經營。在清潔能源領域,南京誠志加強科學測算和綜合研判,保持適度的生產負荷與合適的產品組合,精準把握市場動態,通過實時調整煤炭采購到貨節點和產品的出貨節奏,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產品銷售收益,使得公司2023年度盈利水平得到大幅改善,經營業績較2022年度大幅上升。2023年,子公司誠志永清實時關注市場行情走向,適時調整裝置運行負荷,保證了裝置運行效益最大化。本報告期內,誠志永清甲醇制烯烴裝置實現了滿負荷生產,主產品乙烯、丙烯產品按照合同約定指標合格率達100%。
2023年,化工行業面臨需求偏弱、供給過剩的挑戰,行業景氣下降,企業盈利能力承壓,但未來隨著政策的扶持,煤化工板塊行業格局或迎來優化,煤化工板塊業績有望企穩回升。
化肥和煤化工專家楊春升指出,煤化工產業是充分競爭性行業,技術和資本要素密集、景氣周期性強、供需矛盾突出、市場波動大。面對日趨激烈的同質化發展、過度化競爭、趨同化經營,業內企業應握指成拳、專注主業、突出核心、做好強項,在市場洗禮中提升行業競爭力,在紅海競爭中鍛造獨特優勢。
國泰君安指出,國務院印發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提到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化工作為非電力用煤的重要用途之一,預計未來用煤指標或再度嚴格化,尤其是能耗指標壓力較大的省份,因此行業格局或迎來優化,煤化工龍頭有望充分享受行業格局的改善。
開源證券認為,《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重提單位GDP能耗降低目標之后的進一步深化,疊加近期政策端不斷提及的“新質生產力”、約束產能過剩、推動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等表述,給整個化工行業帶來政策利好,煤化工板塊業績有望企穩回升。